山東聊城生產線就淘汰落后產能來說,“一刀切”的現象已經是過去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被提上議程。地方政府對淘汰落后產能的定義有了真正的理解,是因為高層抓的點發生了變化,放權之后讓執行層減少了束手縛腳的壓力。工信部近期就取消高爐規模來定義淘汰落后產能,以節能環保、安全和責任制替代的提議來說,給了不少鋼廠機會,同時也給那些認為高枕無憂的鋼廠警示,重要的是去掉了因制度而造成“越減越多的怪圈”因素。這樣的更合理、科學的提議今后可能會更多,筆者認為會作為措施公布,成為相應階段的監督標準。
對于淘汰落后產能,化解產能過剩和大氣污染治理,唐山地區一直是最積極的,近期也是如此。唐山最近召開的
厚壁鋼管等五大行業大氣污染治理行動會議,針對
厚壁鋼管行業提出,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
厚壁鋼管行業的燒結機脫硫工程,且2014年年底前,完成除塵設施升級改造。就開始開展這場“戰斗”,到現在,唐山市可謂是層層加碼、一級一級更進,有逼上“梁山”之勢,似乎要到極峰值。條令是好的,是“視死如歸”,在上次的焦點后,市場更想看到的是真正的執行結果,當然已至不得不為之的境地,當地的鋼廠的行動是不可置疑的。更何況,高層已經透話,將淡化GDP考核,正有有意讓執行層放手一搏之勢。
上述所例,均是從正面去淘汰落后產能、化解產能過剩、治理大氣污染。而從側面鞭策,這條渠道也漸漸浮出水面,并有細化。除了企業自己解決,還有互助解決(兼并重組)。對于后者,政府已經高度關注,有意加強促進區內、跨區調整,更有甚者是跨國調整。商務部前期宣布將厚壁鋼管行業等進一步向外開放,其意除了通過加速行業內競爭來淘汰一些鋼廠之外,更多的是要提升厚壁鋼管業的技術、優化企業、產業結構,引進資金,形成更強的國際競爭力,另外一個是今年的貿易摩擦甚是頻繁,或有意是加強國家間合作,讓國內改革進行的更加順利。
綜上,厚壁鋼管行業改革似很緩慢,但從近期動向、動作的頻繁度來看,現階段改革的瓶頸已經突破,部署更一步成熟,接下來就是市場一直期待的鋼廠實施、執行動向和動作了。而且年底到明年開春的這段時間的調整和優化對鋼廠的不利影響是最少的,鋼市的“冬儲”或將應驗在鋼廠上,難怪本年度大部分時間都處于部署期,或可能就是在等待這個時機。